“好設計”這一概念最早由德國工業設計大師迪特·拉姆斯(Dieter Rams)提出。他總結出十條原則,認為真正的好設計應該做到以下幾點:
富有創新性
讓產品更有用
美觀
易于理解
不張揚
誠實
經久耐用
一絲不茍
環保
盡量少做設計
設計者所追求的,便是兼具以上要素的“好設計”。
“好設計”這個說法看似簡單,卻涵蓋了多個層面的內涵:它不僅要解決實際需求,還要讓用戶感到愉悅,而不產生困惑或挫敗感。相反,“壞設計”往往讓人抓狂,對品牌形象也有負面影響。
迪特·拉姆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反思當時市場上“各種形式、色彩和聲音的混亂”,提出了“我的設計是好設計嗎?”這樣一個核心問題,并據此歸納出上述十項原則。時至今日,無論是鬧鐘、牙刷,還是咖啡機,我們都能在它們簡約、誠實、耐久的外觀與功能中感受到拉姆斯理念的影響。
在實際設計過程中,牢記以下要點,可以幫助我們向“好設計”更進一步:
追求創新
設計要與時俱進,緊跟技術發展,而非為了“創新”而創新。把握新技術帶來的機遇,將其融入設計之中,才能真正創造出有價值的作品。
功能至上
形式要服從功能,關注用戶的心理需求與審美體驗。產品首先是用來“用”的,任何花哨都不能影響它的核心價值——幫助用戶完成任務。
美觀與愉悅感
我們每天都與各類產品打交道,優秀的外觀和觸感會讓人心情愉悅。如果設計本身足夠出色,用戶會更樂于使用。
一目了然
界面和交互要直觀,讓用戶無需思考就能自然上手。只有跨越那條“學習的橋梁”,產品才能真正高效地服務于用戶。
低調克制
好設計不炫技,更不會讓人分心。它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,卻始終不過分搶眼,讓用戶有空間表達自我。
真實可靠
切勿夸大宣傳,設計要與功能相符,所承諾的創新與價值必須真實可見。這樣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與口碑。
經久不衰
避免過度追逐潮流,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外觀和結構留住用戶。經典之美,不會因時代變化而被輕易淘汰。
關注細節
任何一個小功能、一個細微的交互,都能體現設計者對用戶的關懷。比如可定制的按鈕、體貼的提醒,都能提升使用體驗。
環保可持續
從材料選用到生產工序,從使用壽命到回收再利用,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對環境的影響。此外,也要避免在視覺或聽覺上制造“污染”。
追求極簡
少即是多,去除一切非必要元素,讓核心功能和體驗保持純粹。清晰、簡潔的界面往往勝過功能堆砌帶來的復雜和混亂。
當我們將這些原則融入設計流程,便能創作出“自說明”的優秀作品:好的設計用戶無需閱讀說明書,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、使用并喜愛。這樣的設計,不僅提升了產品的價值,也彰顯了設計者對人、對世界的深刻洞察與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