團隊為英國領先的孕嬰喪失慈善機構之一Sands(桑茲)打造了全新的視覺和語言形象。Sands成立于1978年,致力于為那些因嬰兒喪失而受到影響的家庭和個人提供支持,同時資助相關研究,旨在減少未來嬰兒的死亡。2023/24年度,Sands的支持和咨詢服務惠及了760,000人,并參與了90項針對失去孩子的父母的研究項目。
然而,慈善機構面臨的挑戰在于,其使命的兩大核心部分——支持受影響家庭與推動相關研究——在品牌與傳播中并未做到充分融合。最初,Sands委托The Team進行咨詢,探討現有形象的不足之處。通過這些對話,團隊認識到,品牌亟需煥然一新的外觀和感受,以更好地體現Sands工作的廣度和雄心。
“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新舉措,以實現我們期望的影響,”Sands的創意和設計負責人Alexis Aggett表示。“項目的初期階段,正是我們一貫的工作方式——聆聽社區的聲音,了解如何才能引發真正的變革。”
在18個月的時間里,團隊進行了深入調查、組織了研討會,并建立了一個指導小組,以盡可能多地收集社區的反饋。最終,團隊收到了來自成千上萬人的超過10,000條寶貴意見。
研究顯示,24%曾經歷過嬰兒喪失的人群并未聽說過Sands;而對于那些知道Sands的受訪者,他們有時感覺無法獲得機構所提供的支持。“如果有人經歷過流產,我們不希望他們懷疑自己是否達到了獲得支持的‘標準’,”Aggett說。“每個人都應當有權發聲,這樣才能真正產生影響。”
有時,品牌的個人化和人性化元素被其宣傳工作所掩蓋。“與更具情感和社區性質的部分相比,慈善機構的政策洞察部分顯得過于突出,”團隊設計總監Ryan Miller指出。“這確實是Sands的一部分,但并未得到有效呈現。”
Miller進一步解釋道,有時這一品牌形象顯得突兀,因為他們倡導的政策話語往往與悲痛父母的情感需求背道而馳。“關鍵在于,我們這次的傾聽練習并沒有回避‘喪失嬰兒’這一敏感話題。我們發現,最堅強的倡導者往往是那些經歷過最深刻失落的人。”
團隊的目標是“調和”這兩類觀眾,并在兩者之間劃清界限。“深入的調研讓我們擁有了更多知識和理解,使我們能夠自信地進行設計,”Aggett說。
在進行必要的品牌更新時,團隊還要考慮到那些對舊品牌依然有情感認同的人群。內部團隊稱這次工作為“品牌強化”而非“品牌更新”,因為這更符合內部利益相關者的認同。
Miller解釋說,舊標志中顯示的帶有淚滴的胎兒形象曾被認為“相當具爭議”,但由于其歷史悠久,已經積累了很多情感價值。新標志則更具抽象性——有些人看到心形,有些人看到嬰兒輪廓,另一些人則看到了對話框。
“標志的模糊性恰恰是它的力量所在,”Miller說。“在測試階段,觀眾通常看到的是心形,這對于那些需要支持的人群而言至關重要。而那些希望在嬰兒喪失問題上采取更積極態度的人則會看到對話框。”
標志所用的字體基于MADE字體的定制版本,Miller選擇它是因為這種字體“自然幾何且富有細節上的柔和感”。
名稱被轉換為小寫字母,兩個“S”形態代表了Sands工作的兩大核心部分:“儲存”和“支持”。
Miller表示,Aggett推動團隊確保在每一個視覺接觸點上都傳遞出溫暖和人性。色彩調色板采用明亮柔和的色調,大多數形狀都有圓潤的邊緣,并加入了紋理元素以強化身份認同感。
團隊還做了大量工作以調整語氣,使其既能吸引家長和政策制定者,又能引起醫務人員和研究人員的共鳴。“我們的主要目標是使語言更易產生共鳴,并讓我們的使命、價值觀和工作方式更加清晰簡潔,”Aggett表示。
新品牌形象已在Sands官網和數字平臺上正式發布,印刷品和其他實體組件將逐步更新,以確保變革的可持續性,并合理利用慈善機構的資金。
盡管如此,Aggett表示,他們已經看到了新品牌形象的積極影響。“我們知道,我們在許多方面做得非常到位,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已經開始關注我們或主動尋求幫助。”她說,“值得慶幸的是,這些對話已經開始發生。”
Aggett表示,研究表明,英國成年人口中一半以上的人直接或間接經歷過懷孕或嬰兒喪失。“這不是一個邊緣化話題,因此,我們有責任讓關于這一話題的對話變得更加常態化,”她說。
Miller也表示認同,并希望像過去15年中心理健康意識的變革一樣,減少對這一話題的禁忌。“我們希望能夠實現這樣的局面,讓每個受影響的人都能更輕松地談論這個問題。”